12/8,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文章內容很長,但簡言之,就是市值超過500億美金的Uber,要進攻中國市場,打算從微信開始。但微信卻讓它吃了個大大的閉門羹!
究竟微信手上握有什麼樣的王牌,竟然讓Uber即使吃了這麼多次的閉門羹,仍舊不死心、不低頭的,就是要進到微信朋友圈?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中,一定擁有幾個構成的角色與定位:商品、企業本身、客戶、利益共同體(如廠商、合作夥伴...等)。而商業模式中,又區分成許多不同的方式,像是B2B、B2C、O2O...等等。
Uber是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中,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先驅,由於它的成功,也使得許多企業紛紛開始思考,共享經濟究竟可以如何運用?使得不管在這樣的商業模式當中,成就一個三贏、甚至四贏、多贏的可能。
而Uber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中,包含了B2B,如Uber對司機。也包含了B2C,如Uber對乘客。亦包含了O2O,線上預約、實際搭車。
微信,在2014年就已經突破了7億大關的用戶數,並且微信支援第三方支付功能,不但挾有B2C的眾多用戶名單,更可以滿足O2O的支付需求!
因此,要進入中國市場,Uber當然一定選擇微信,來成為他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其實比較像是工具)。
只是,當三個重要的模式中,微信已經掌握了絕大部分的優勢,對於Uber他當然可以扮演一個「以為我主」的為王角色。也因為如此,Uber也只能乖乖地就範!
當然,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而作戰與對槓有時也只是在商戰上中,為了下一步而布局的煙霧彈。因此,我們可以預期的觀看Uber與微信之間的作戰技巧,我想很快就會聽到撥雲見日的消息。
最後,無論你的商品是什麼,你所使用的商業模式為何,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必須要非常清楚,並且緊緊的抓牢他!客戶數量、名單、方便的金流,絕對是你企業當中,最最重要的角色!如果這兩個部分你沒有,那麼最終你只能被掐著脖子走,也有可能在商業洪流中,窒息而亡。
----------------------------------------------------------------------------------------------------------
馬化騰回應:1000萬個公眾號怎就封殺Uber
被封30天后,部分公眾號解禁,Uber上海等四個公眾號小心翼翼,嘗試發帖,隔天就又被封禁。直到4月20日,所有Uber官方微信公眾號全被“永久性”、“無原因”地封殺了,此前所有內容和記錄也都被刪除。
想要“連接一切”的微信,第三度把優步(Uber)“拒之門外”。
12月3日晚間,中國優步(Uber)各城市微信公眾號遭集體永久封號,涉及上海、廣州等十餘個城市。
12/8,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文章內容很長,但簡言之,就是市值超過500億美金的Uber,要進攻中國市場,打算從微信開始。但微信卻讓它吃了個大大的閉門羹!
究竟微信手上握有什麼樣的王牌,竟然讓Uber即使吃了這麼多次的閉門羹,仍舊不死心、不低頭的,就是要進到微信朋友圈?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中,一定擁有幾個構成的角色與定位:商品、企業本身、客戶、利益共同體(如廠商、合作夥伴...等)。而商業模式中,又區分成許多不同的方式,像是B2B、B2C、O2O...等等。
Uber是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中,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先驅,由於它的成功,也使得許多企業紛紛開始思考,共享經濟究竟可以如何運用?使得不管在這樣的商業模式當中,成就一個三贏、甚至四贏、多贏的可能。
而Uber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中,包含了B2B,如Uber對司機。也包含了B2C,如Uber對乘客。亦包含了O2O,線上預約、實際搭車。
微信,在2014年就已經突破了7億大關的用戶數,並且微信支援第三方支付功能,不但挾有B2C的眾多用戶名單,更可以滿足O2O的支付需求!
因此,要進入中國市場,Uber當然一定選擇微信,來成為他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其實比較像是工具)。
只是,當三個重要的模式中,微信已經掌握了絕大部分的優勢,對於Uber他當然可以扮演一個「以為我主」的為王角色。也因為如此,Uber也只能乖乖地就範!
最後,無論你的商品是什麼,你所使用的商業模式為何,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必須要非常清楚,並且緊緊的抓牢他!客戶數量、名單、方便的金流,絕對是你企業當中,最最重要的角色!如果這兩個部分你沒有,那麼最終你只能被掐著脖子走,也有可能在商業洪流中,窒息而亡。
----------------------------------------------------------------------------------------------------------
馬化騰回應:1000萬個公眾號怎就封殺Uber
被封30天后,部分公眾號解禁,Uber上海等四個公眾號小心翼翼,嘗試發帖,隔天就又被封禁。直到4月20日,所有Uber官方微信公眾號全被“永久性”、“無原因”地封殺了,此前所有內容和記錄也都被刪除。
想要“連接一切”的微信,第三度把優步(Uber)“拒之門外”。
12月3日晚間,中國優步(Uber)各城市微信公眾號遭集體永久封號,涉及上海、廣州等十餘個城市。
微信方
就此舉動,微信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年底臨近,微信公眾平台連續接到用戶舉報,反映部分公眾賬號存在惡意營銷、誘導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戶信息牟利的行為;微信公眾平台對此類賬號進行了專項清理和整治,對此類賬號陸續進行了封號等不同程度的處罰。
Uber方
但中國Uber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堅稱,其公號沒有任何違規,不存在誘導分享等行為。
第一財經CEO評論
“要做'水電煤'的互聯網平台,是否應該恪守用戶中立原則?”12月6日,第一財經CEO周健工在朋友圈點評本報記者一篇有關“微信被指封殺Uber ”的評論時表示。
馬化騰回應評論
隨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上述這條朋友圈下留言:“確實違規營銷被處罰,之後分散多賬號試圖繞過;互聯網交通公號具備較大群體性交通煽動能力,業務主體較大時按平台管理規則需提交全國性經營ICP許可,否則一旦出事平台需承擔責任。年底會統一加強整治,滴滴違規一樣處理,過去滴滴違規營銷及紅包也一樣數次被處罰限制轉發。” 馬化騰還表示“平台會一視同仁”。
事實上,中國優步並非微信唯一的封殺對象。此前,支付寶紅包、網易云音樂和阿里系的蝦米音樂、天天動聽鏈接、快的、微軟小冰等因為未對等開放、版權、惡意營銷、用戶安全等原因而被封殺。撇開是否違反公眾平台規則這一前提,眾多利用微信這個社交平台資源的企業需要面對的選擇是,拿到微信的許可,還是撇開微信單幹?
為何三度被封
12月3日23點左右,中國優步的眾多市場經理們就微信公號被封殺進行了一場線上溝通會。辛辛苦苦積累了好久的粉絲因為封號而一夜歸零的現實讓不少員工大呼傷感,但優步廣州的團隊卻頗為淡定。因為,這已是他們第三次被封。
“我們最有'發言權',能夠告訴第一次被封號的城市團隊,這其實並沒有什麼殺傷力。”中國優步廣州市場經理譚希瑩笑道。“今年4月份,優步進入中國剛滿一年,廣州團隊做了不少線上用戶互動的遊戲,通過微信平台告知,結果當時擁有幾萬粉絲的優步廣州微信公號被封殺了。
對於“第一次封殺”,中國優步在其官方微博“Uber優步”中表示,今年3月底,“Uber中國”、“Uber招聘”和優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9個城市20多個服務型平台公眾號一一被封。被封的理由都是“違反微信'涉嫌誘導分享'條例”。
第一次全線被封後,優步與騰訊微信的同學進行了多次溝通,並在公司內部自查自糾。市場團隊的小伙伴們還對照《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協議》,專門製作了PPT教大家學習騰訊的“法規”。
被封30天后,部分公眾號解禁,Uber上海等四個公眾號小心翼翼,嘗試發帖,隔天就又被封禁。直到4月20日,所有Uber官方微信公眾號全被“永久性”、“無原因”地封殺了,此前所有內容和記錄也都被刪除。
4月下旬起,在朋友圈轉發的與“Uber”相關的一些內容,都會被系統自動設置為“僅自己可見”。接著,不少微信公眾號文章如果標題帶有“Uber”就無法發表。
直到7月16日,騰訊對“微信公眾號不顯示Uber內容”一事回應稱,產品部門反映是因係統抖動導致誤攔,目前已在逐步恢復中。
譚希瑩告訴本報記者,廣州團隊後來又重新申請了一個名為“U你在廣州”的公眾號,但這個公眾號在今年11月底再度遭遇封殺;緊接著,“最新的(公眾號)剛上線沒幾天又被封號了”。
截至發稿,微信方面尚未公佈優步“惡意營銷、誘導分享”的具體細節,最新的回復是“平台有平台的規則,這次是年底平台對不合規賬戶的集中清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現,Uber官網的網站備案/許可證號為滬ICP備15016639號-1,最新的審核時間為2015年11月13日。
“封閉”的微信花園?雖然微信方面尚未公佈優步過錯的具體細節,但一個事實是,擁有微信的騰訊確實直接投資了優步的競爭對手滴滴,而微信也並非第一次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
早在2014年,滴滴與快的尚未合併前,快的打車曾表示打車紅包分享遭微信封殺,對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和用戶的正當利益造成傷害。
今年2月3日,微信屏蔽了支付寶紅包分享鏈接,微信公眾平台開設的店鋪也無法使用支付寶付款;2月4日,網易云音樂和阿里系的蝦米音樂、天天動聽鏈接無法在微信分享。
在這些“貼身肉搏”背後,實為未來移動商業生態的模式之戰——微信PK 來往、滴滴PK優步、微信支付PK支付寶、QQ音樂PK網易音樂、蝦米音樂……圍繞在互聯網巨頭之間的“攻防之戰”將越發頻繁,而這也代表了互聯網巨頭在新商業版圖的爭奪與圈地。
在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看來,造成Uber“被封殺”的根源有三個,一是缺乏反壟斷法等法律的威懾力,法律形不成基本的震懾與約束;二是缺乏基本規則和治理機制,平台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如何與企業的商業性平衡,有什麼機制能夠防止濫用,保障公平公正;最後也是最根本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缺乏互聯網精神的基因,自律缺失。
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在經過長時間“撕扯”後,滴滴與快的在情人節宣布“牽手”;今年10月13日,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共同宣布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網易云音樂在微信順利解封。
對於雙方此前的糾紛,網易方面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每個產品都有自己訴求表達的權利,我們雙方也只是就事論事,事情解決了,我們之間也就沒有什麼隔閡了,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希望用戶有更好的音樂服務體驗。
”在方興東看來,微信公號對於自媒體與淘寶對於商家,本質上是類似的。“給你一份平台的甜頭,一個奶嘴,讓你欲罷不能,但是限量供應,絕對不多給,尤其不能給你自由成長的足夠能力和空間。看起來很自主,實際上處處有限制。你讓達到半殘廢的狀態是最理想的,離不開,又長不大,該下刀就下刀。打造成為精緻的封閉的花園。實質上希望形成永遠的寄生關係。
企業放得下公眾號碼
作為應對之策,微信公號被封殺的第二天,Uber廣州宣布其新的互動社區正式上線,以填補信息發布的缺口。而這個互動社區是今年4月份,Uber廣州公眾號被永久封號之後,廣州團隊就已經開始開發的產品。
“(那個時間點)我們已經很明確,微信不能作為一個長久與用戶、粉絲保持溝通的社交平台,所以我們不會在微信上傾注太多的資源及人力。”譚希瑩的觀點是,Uber要的是一個尊重用戶體驗,同時對企業來說更有安全感的平台,不會讓粉絲有一天突然找不到Uber。
而這背後引發的討論是,經歷Uber事件後,騰訊的競爭對手們,還有繼續做公眾號的必要嗎?
可以看到的是,微信2012年8月推出公眾平台至今,公眾賬號已超過1000萬個,早已成為企業與用戶互動的重要平台之一。對於公眾平台的建設,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曾表示:“微信希望建造一個森林,培育一個環境,讓所有的動植物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宮殿。
”對於這樣一個聚集眾多企業公號的平台,Uber被多次封號後依然不願意放棄,但的確在想方設法擺脫對微信的依賴。
“我們還會有在微信平台發布消息的新城市公號,但微信公號不會是我們最重要的發布渠道。從微信閱讀量和轉化率近半年的公眾號數據可以發現,即便是城市大號的轉化率多數在3%~7%之間,微信的影響力已經遠不如一年前,因此三次被封號對我們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而優步APP的彈窗、郵件的打開率都遠遠高於通過微信公號傳播的效果,依然是我們與用戶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溝通渠道。”譚希瑩表示。
在昨日的“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中國優步戰略負責人柳甄還公開提到了今年4月及剛剛發生的兩次微信封殺Uber各城市公眾號的事情:“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Uber在中國仍然實現了快速增長。
”此外,柳甄表態稱Uber願意通過微信、微博等API端口(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開放讓服務、資源配置進行轉流,“我們心中的生態圈是開放、共贏、分享的”。